夏日腹瀉高發期,看益生菌如何扭轉腸道戰局

炎炎夏日,多地氣溫開啟30℃+模式,西瓜的清甜、冰淇淋的綿密、冰鎮飲料的暢快,都在不斷誘惑著我們。但同時,腸道健康也面臨重重挑戰。
吃塊冰鎮西瓜立刻跑肚,吹會兒空調肚子不舒服,喝點冰啤酒開始腹脹反酸……很多老人、小孩等體質虛弱的人可能會因為飲食不當或者中暑等各種問題引發腸胃疾病,像是腹瀉、消化不良等情況時有發生。

夏季腸道面臨的各種挑戰

·生冷食物刺激導致腸胃功能失調

夏天,人們偏好冷飲、燒烤、油膩食物,這些具有刺激性的飲食,容易傷害腸胃粘膜,誘發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再加上夏天忽冷忽熱的飲食習慣,對於一些本來有慢性腸胃炎、腸燥症的患者來說,由於本身腸道功能不佳的原因,會因生冷食物感到敏感刺激,有可能會導致腸道內的有害菌的數量增加,有益菌的比例下降,從而增加胃痛、腹瀉的發作幾率。

·變質食物的細菌繁殖增多

氣溫升高使食物變質速度加快,潮濕的環境也會為黴菌生長創造了條件,尤其是富含蛋白質的肉類、豆製品,短時間內就能成為細菌繁殖的「溫床」。如果食物存放不當、環境惡劣,很容易滋生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微生物,打破原有的菌叢平衡,進而導致食物中毒、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等疾病。

·水分流失多,消化液分泌減少

夏季高溫導致人體大量流汗,體液流失速度加快。若水分與電解質補充不充足,會對消化液分泌及腸道蠕動產生影響,容易引發便秘、腹瀉、消化不良等多種問題。脫水也會使腸胃黏膜的屏障功能降低,讓其更容易受到損傷,影響腸胃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

由此看來,腸道菌叢失衡會引發各種腸道疾病,不僅會為患者帶來痛苦,還可能增加腸癌的發病風險。

益生菌重建腸道微生態平衡

因此面對夏季高溫、濕熱對腸道帶來的挑戰,我們需要採取一系列有效的應對措施,守護腸道的健康防線。

首先,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至關重要。夏季應盡量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這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為腸道菌群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有助於維持腸道菌叢的平衡。避免食用過多生冷刺激性食物,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變質、過期的食物,防止病從口入。

其次,補充益生菌是調節腸道菌叢的有效方法之一。 2001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專家委員會提出了益生菌的科學定義:益生菌係指活的微生物,當攝取足夠數量時,對宿主健康有益。

目前,這一概念已被全世界廣泛使用。簡單來說,益生菌就是對人體有益的活菌,包括乳酸桿菌、雙歧桿菌、酵母菌等。想要發揮作用,必須達到有特定功能的菌株、足夠量的活菌到達腸胃、對人體產生明確的健康好處:

益生菌透過競爭性排斥機制,佔據腸道黏膜結合位點,抑制有害菌的附著和生長,維持菌叢的穩定。它們代謝產生乳酸和短鏈脂肪酸,降低腸道的pH值,有效抑制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有害菌惱人生長繁殖。

益生菌能夠活化腸道免疫系統,促進免疫因子(如IgA)的分泌,增強黏膜的屏障功能,減少有害物質對黏膜的直接刺激。它們強化了腸道上皮細胞之間的緊密連接,提升屏障的完整性,阻止了有害物質的滲透。

如何科學選擇與使用益生菌

1.看菌株資訊:根據目前的法規和行業標準,益生菌類保健品、添加益生菌的特殊食品必須在標籤及說明書中標明菌種名稱和編號,如“乳雙歧桿菌HN019、動物雙歧桿菌BB-12”。
我們日常中常見的益生菌:
·乳酸桿菌,耐酸性較強,能幫助維持腸道內部的酸性環境,幫助改善腸道功能,抑制有害菌生長;
·雙歧桿菌是人體腸道主要益生菌之一,能促進營養吸收、合成維生素,擅長調節腸道免疫平衡,特別適合免疫功能較弱者;
·嗜熱鏈球菌,常用於優格、乳酪等發酵食品,能幫助分解乳糖,適合乳糖不耐症人;
另外,像是枯草桿菌、凝結芽孢桿菌等穩定性強,具有耐高溫、抗胃酸等功效,調節腸道菌群,對腸道健康有益。

2.看菌株數量:益生菌的作用與活菌數量密切相關,建議選擇液態食品中活菌數大於106CFU/mL(g),乾態食品中活菌數大於107CFU/mL(g)的產品,以確保功效。

3.正確服用:建議飯後30分鐘內用溫水(<40℃)沖服以避開胃酸高峰,避免與抗生素同服,如需聯用需間隔2小時以上。

益生菌作為腸道健康的守護者,透過多重機制維持腸道菌叢平衡,促進營養吸收和代謝健康,但並非萬能的。科學認識益生菌的作用是夏季照顧腸道健康的一部分。保持飲食衛生、均衡營養、合理飲水、規律作息同樣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Leach ST. Role of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in Gut Symbiosis. Nutrients. 2024;16(2):238.
2.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分會. 中國微生態調節劑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20版). 中國微生態學雜誌, 2020;32(08): 953-965.
3.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分會. 中國消化道微生態調節劑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6版). 中國實用內科雜誌, 2016;36(10): 858-869.
4.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益生菌的科學共識(2020年版)[J]. 中國食品學報,2020,20(5):303-307.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