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健保報銷新政的實施,為不少家庭的醫療開支帶來了新變化,讓許多人也重新審視醫療開支與健康管理的關係。根據美國國家健保局《醫保支付範圍調整目錄(2025版)》,自2025年7月1日起,非疾病治療消費、營養性藥品、低價值服務、非基本耗材、輔助檢查和級別不合理就醫等六類費用正式調出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範圍,整體政策旨在聚焦基本醫療需求,剔除非必要支出。
同時這項措施也提醒我們:與其依賴保健類產品,不如關注那些潛伏在生活中、更容易被忽視的健康威脅。隨著環境狀況日益惡劣和日常溝通活動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忽略了肝臟健康防護的重要性。
當看到體檢報告上轉氨酶指數超標兩倍,被醫生診斷為“輕度化學性肝損傷”,不少人第一反應是:我又不喝酒,也沒得肝炎,怎麼會傷肝?
但事實上,肝臟的問題往往不是一次重創,而是日積月累地「耗出來」的。例如 每天一杯奶茶、一天三頓的外賣、感冒時隨手吃的藥、辦公室裡瀰漫的印刷耗材味——這些看起來「沒那麼嚴重」的生活習慣,都可能成為化學性肝損傷的誘因。
肝臟作為人體代謝和解毒的核心器官,本身功能強大,能幫助身體處理大量「垃圾」和有害物。但再強的器官,也經不起長期高負荷的透支。肝臟一旦受損,前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等發現時,往往開始影響身體各項系統運作。
通常肝損傷一般可分為物理性肝損傷、病毒性肝損傷及化學性肝損傷。其中化學性肝損傷跟人們的日常生活最為密切。
那什麼是 “化學性肝損傷”?
通常肝損傷一般可分為物理性肝損傷、病毒性肝損傷及化學性肝損傷。其中化學性肝損傷跟人們的日常生活最為密切。
化學性肝損傷是指化學性肝毒性物質所造成的肝損傷,包括酒精、藥物、來自食物的化學毒物、生產性工作中接觸的有機、無機毒物等。這些化學物質透過各種途徑進入肝臟轉化,當這些物質的 “毒性” 超過肝臟的代謝能力,肝細胞就會像被強酸腐蝕的零件一樣受損,這就是化學性肝損傷。
化學性肝損傷有哪些危害?
化學性肝損傷的症狀因人而異,有些患者可能無明顯症狀,而有些患者則可能出現疲倦、食慾不振、黃疸、腹痛、肝區疼痛等症狀。如果不及時幹預,則有可能發展成脂肪肝、肝纖維化,甚至導致肝硬化,嚴重威脅人體的生命健康。
此外化學性肝損傷還有可能誘發高血壓動脈硬化、冠狀動脈心臟病、容易導致心肌梗塞而猝死;可能會引發及加重糖代謝失調,誘發或加重糖尿病;損傷脾、膽、胃、腸等消化系統的健康;使肝臟解毒功能降低,免疫功能及抵抗力進一步下降,從而引發多種疾病。
藏在生活中的5類“化學毒素”
化學性肝損傷不光發生在化工廠,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讓人防不勝防:
藥物損害的“日積月累”
大多數藥物都是在肝臟中代謝,藥物本身和代謝物都會傷害肝臟。像是抗生素、退燒藥、降血壓藥、甚至某些中藥,像何首烏、雷公藤等,代謝物可能直接損傷肝細胞。長期服用此類藥物,會讓肝損傷在反覆用藥中逐漸累積。
酒精代謝的“不良產物”
一杯啤酒進入體內,95%以上的酒精都要經過肝臟分解代謝。其中代謝產物—乙醛 的肝毒性很大。如果長期大量飲酒,體內乙醛的濃度超過肝臟代謝解毒能力時,會導致肝內代謝產物的堆積,進而引起對幹細胞的直接毒性作用。而酒精也會影響幹細胞分解和分解脂肪酸,促進脂肪在肝臟內沉積,引發酒精性脂肪肝,甚至發展成肝纖維化和肝硬化。
飲食裡的 “科技與狠活”
外帶油鍋裡的地溝油、蔬果上的農藥殘留、辣條裡的違規添加劑… 這些物質進入肝臟後,需要額外消耗肝細胞的 “解毒能量”,長期積累會導致代謝紊亂。
環境中的 “慢性毒藥”
新裝修房的甲醛、霧霾裡的 PM2.5、印表機釋放的苯系物、染髮劑中的重金屬… 哪怕只是每天經過化工廠,這些微量毒素也會悄悄沉積在肝臟裡。
不良習慣的 “疊加傷害”
熬夜讓肝臟錯過 11 點 – 凌晨 3 點的修復黃金期,久坐導致代謝變慢,讓毒素在體內滯留更久。還有現代人的眼睛每天都在看發光的螢幕,像是手機、電腦等,過度用眼,「耗傷肝血」。這些習慣看似和 「化學傷害」 無關,卻會大大降低肝臟的 「抗毒能力」。
做好 4 件事,給肝臟 “減減負”
化學性肝損傷雖然可逆,但臨床發現,15%的化學性肝損傷患者可在5~25年內進展為不可逆的肝硬化,直到發展成肝癌。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無所不在的化學毒素,我們雖然沒辦法完全隔絕,但也要努力幫肝臟 「減負」:
減少「毒素」攝入
吃藥前看說明書:標註 「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的藥物,一定要遵醫囑;
少喝含糖飲料:果糖會促進肝臟脂肪合成,加重代謝負擔;
拒絕 「三無食品」:路邊攤的油炸小吃、來源不明的醃製品,可能含過量添加劑;
多吃這些 “護肝食材”
綠花椰菜、羽衣甘藍等十字花科蔬菜:含硫化物,幫助肝臟解毒
靈芝、香菇等菌菇類:增強肝細胞的抗氧化能力
雞蛋、牛奶等優質蛋白:為肝細胞修復提供原料
高危險群提前 “設防”
長期服藥者、化學從業人員、經常應酬喝酒的人,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適當補充針對化學性肝損傷的營養製劑,給肝臟加一層 「防護盾」。
但要注意的是,肝損傷的治療用藥需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因為藥物的選擇、劑量、療程等都需要根據患者的特定病情來決定,盲目用藥可能會加重肝臟負擔,甚至導致不良後果。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 規律作息:確保充足的睡眠,每晚盡量睡7 – 8小時。睡眠期間肝臟會進行自我修復和解毒等工作。
- 適量運動:像散步、慢跑、瑜珈等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肝臟的代謝功能,也能幫助控制體重,減少脂肪肝的風險。
- 戒菸限酒:菸草中的有害物質會損害肝臟,戒菸很重要。飲酒要適量,因為酒精主要在肝臟代謝,長期大量飲酒會引起酒精性肝病。
肝細胞具有極強的代償功能,即使大部分肝細胞出現病變,剩餘正常肝細胞仍能維持肝臟正常活動,導致肝損傷發生非常隱蔽,很難在初期察覺。肝臟本身沒有感覺神經,感覺不到發炎等引起的疼痛。肝炎、肝癌的疼痛是因為肝腫大後刺激了肝包膜的神經而發生的。別等體檢單亮紅燈才想起呵護它。從今天起,少點一份重辣外賣,少喝一杯應酬的酒,就是呵護肝臟健康的第一步。
參考文獻:
[1]葛均波, 徐永健, 王辰, 等. 內科學(第九版)[M].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8:401-404.
[2] 胡琴,劉維,邵宏,等.藥物性肝損傷的藥物治療研究進展[J]. 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6,21(2):231-236.
[3] 陳丹,法艷梅,吳瓊蓮,等.常用保肝藥物在臨床應用的研究[J]. 醫學資訊 2020,33(17):37-39.